樣品制備質量直接影響顯微鏡成像效果,但固定失效、切片褶皺、染色不均等問題頻發。本文系統梳理10大典型問題,結合顯微圖像案例,提供可落地的解決方案。
一、固定失效:組織自溶與抗原流失
問題表現:細胞形態模糊、結構松散
解決方案:
固定液選擇:
常規組織:4%多聚甲醛(4℃保存)
膜蛋白保護:添加0.1% Triton X-100
固定時間:
薄切片(<1mm):2-4小時
整塊組織:12-24小時(需真空滲透)
驗證方法:
切片后行H&E預染色,觀察核質分界清晰度
二、切片問題:厚薄不均/褶皺/破裂
問題表現:切片卷曲、厚度超標(>5μm)
解決方案:
刀片維護:
玻璃刀:用酒精燈灼燒去除組織殘渣
一次性刀片:每20次更換新刀片
防卷板技巧:
調整防卷板角度至15-20°
涂抹薄層甘油(降低靜電吸附)
切片方向:
纖維組織:平行于纖維走向切片
血管組織:垂直于血流方向切片
三、染色不當:對比度不足/過染
問題表現:細胞核染色過淺/細胞質染色溢出
解決方案:
蘇木素染色:
初染時間:3-5分鐘(室溫)
分化液控制:鹽酸酒精分化至粉紅色即止
伊紅染色:
濃度選擇:0.5-1%伊紅Y水溶液
染色時間:1-3秒(鏡下觀察控制)
特殊染色:
脂質染色:蘇丹Ⅲ需用70%酒精分化
黏液染色:阿爾辛藍需pH2.5環境
四、脫水不徹底:封片后產生氣泡
問題表現:切片出現彩虹狀氣泡
解決方案:
梯度脫水:
酒精梯度:70%→80%→95%→****(每級5分鐘)
叔丁醇替代:用于對酒精敏感樣本
干燥驗證:
二甲苯透明后,用濾紙測試無濕潤痕跡
封片技巧:
中性樹膠需預熱至40℃(降低黏度)
蓋玻片傾斜45°緩慢放下
五、樣品污染:真菌/細菌滋生
問題表現:切片出現絮狀沉淀物
解決方案:
預防措施:
固定液添加0.01%疊氮化鈉
切片刀用75%酒精擦拭消毒
應急處理:
污染切片:重新脫水至70%酒精后浸泡于1%氫氧化鈉24小時
嚴重污染樣本:廢棄處理并消毒器械
結語
樣品制備是顯微鏡觀察的基礎環節,需建立標準化操作流程(SOP),關鍵步驟設置質量控制點。建議每月進行制備成功率統計,定期參加技術培訓班。掌握這些核心技能,您將顯著提升制片合格率與成像質量。